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渊不在深,有龙则灵。磊石山山不高,但有水仙屈原,因此磊石山成为汨罗江的核心地标。磊石山下有渊,名汨罗渊。是龙潭、龙窝所在之地。是洞庭龙宫的入口之地。年龙舟鼓点在此地敲响。灵验非凡,滋养了华夏自强不息的灵魂。
#图文万粉激励计划#磊石山坐落于沅、湘、长江(南江,今东洞庭湖)三江交汇之地,是《楚辞》中“沅湘、江湘”中心所在之地。此处可以观“浩浩沅湘”“八百里洞庭”。磊石山,《拾遗记》称之为洞庭山。是汨罗江的核心地标,纪念屈原的圣地,屈原隐居此山十一年。位于管理区西北角,距离机关20公里,旧山脉为东北走向,全长20公里;年东北坡拓开汨罗江新道后,独留东北长1.25公里、西南长0.6公里五个主峰(因之又称为五木山),在管理区境内。东接凤凰山八里堤,南连屈原西大堤,成为垸内防洪天然屏障。高峰海拔90.72米,东西走向,总面积1.1平方公里。是湖南洞庭龙文化发源地、纪念屈原端午龙舟发源地。山丘母质为砂岩变质岩,断面被水剥蚀成鬼斧神凿。山地外平内宽,历为航行要塞,驻泊天然良港。《水经注》:“春秋之罗汭”,是楚国进入湖南的第一个军事要塞、交通驿站,罗国水师营地,历代楚王狩猎离宫之地,历汉至清为磊石驿站。《湘江行船歌》云:“湘潭开头往韶山,新马鹅洲柏树湾;长沙一辗到铜官,青竹营田磊石山;鹿角城陵矶下水,夜过麻埠黄石滩;家住簰洲荆口驿,黄鹤楼中吹玉笛;汉口开船到金山,借问水佬湾不湾?”
磊石山旧名垒石山、累石山、万岁山、龙寿山、青龙山、五木山、青草山、《拾遗记》记之为洞庭山;也是《史记》所云“黄帝南至于江登熊湘”之首山—熊山;《磊石山志》记载:“况磊石滨临洞庭,言洞庭者多及磊石。洞庭原赖龙神之呵护,磊石则为龙神之窟宅,礼隆禋祀,历被崇封,暨我国初荣颁匾额。猗欤休哉,似未可与境内之诸山同日而语也。”
磊石山历来作为洞庭湖的中心地标,解读着湖南、南洞庭、北青草、重湖、南湖、潇湘、沅湘、汨罗口、湘口、江潭、江湘等地理文化地标名典;在此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唐朝首次敕封的楚人所立屈原庙(磊石昭灵庙),是汨罗江最早的屈原文化传播地,汨罗江端午龙舟发源地;据东方朔《哀命》和王嘉《拾遗记》所写磊石山也是屈原故居之地,屈原曾在此写下《东皇太一》《思美人》《悲回风》《山鬼》《哀郢》《怀沙》《惜往日》《国殇》《招魂》等众多作品。
这儿有洞庭湖历史上第一座洞庭庙(先秦至汉为龙神庙),留下了伏羲、黄帝、舜帝、周穆王、楚怀王、秦始皇、汉武帝、赵宋先人等在此的民间传说,所以磊石山旧名万岁山实为帝王之山,是黄帝南至于江所登熊湘之第一山。洞庭湖因磊石洞庭山而名,成为唐代柳毅传书“湘水之滨”“洞庭之阴(南)”故事的龙洞背景地。磊石龙寿山名,来自传书故事“龙寿万岁”;磊石洞庭庙自唐始被历代皇帝加封“洞庭湖神”等称号;磊石山也获“中流砥柱”等封号,成为湖南洞庭龙文化传播高地,端午五彩丝系粽的传统来源于洞庭山神祠的传统,就从磊石山开始。
磊石山曾经作为汨罗、汨罗江的水道地标,巴丘湖、青草湖中心地标,因此《水经注》记磊石山为青草山。历代文化名人必经此在此凭吊屈原、湘妃。屈原在此写《山鬼》:“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李白在此写《江上吟》:“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游洞庭》:“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杜甫在此写《过洞庭》:“蛟室围青草,龙堆拥白沙。”并留下《过洞庭》小石刻在洞庭庙中。刘禹锡在此写《过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潭指汨罗潭,《渔父》之江潭,青螺指磊石山形态(非君山之三角形)。张孝祥在此写《磊石》:“鼓发营田市,帆收磊石山。”并写下洞庭最美宋词《过洞庭》:“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他在此还写下了《观月记》,磊石山自唐代起就成为洞庭秋月之景观点。
此山民间传说众多。传伏羲生于龙窝作八卦,驾青龙降黄龙,压黄龙于江西黄龙山,因此磊石山又名青龙山。传黄帝在此张乐洞庭之野,六对雌雄凤凰在凤凰山应律侣;传黄帝南至于江登熊湘(磊石山、边山),在此作出一统南方的布局;之后在汨罗神山铸鼎,在磊石山处转运矿石,因此磊石山旧名垒石山、累石山;鼎成后,黄帝在此“鼎湖”乘龙升天,臣民在山下呼喊万岁,故而磊石山又名万岁山;乡民在此立小招堤,建万岁寺纪念黄帝。相传帝女居磊石洞庭山,舜帝在此传位给禹帝;因此有了二妃的“相思宫”“望帝台”“栖碧亭”“琴棋望”“夫人洞”等遗迹。有穆王南巡屯兵的穆屯、伏马坡、穆溪春涨;传怀王在此作潇湘长命之乐、在山南植社橘;传屈原在此披香草、隐居、沉江,有屈原哀郢台、国殇台、渔父江潭;传药师在此入洞穴一过三百年的故事,有地名药师潭;传秦始皇阻风于此用赶山鞭赶昆仑石成磊石山;传汉武帝在此求仙掷玉笥,有了玉笥山;传柳毅在此龙洞进入龙宫传书;传赵宋先人水葬万岁潭;有赵匡胤的钓鱼台。有能治百病的龙井、龙潭、龙窝,宋真德秀亲自在此洞庭庙作祭龙文。有“洞庭方一日,世上已百年”的八仙棋盘山、烂柴港;有刘伯温断龙脉之半升米坳;有洞庭庙水涨庙高的传说;有岳飞祭凤台和墨庄,有连天楼、磊石钟亭、抗日哨所等建筑遗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