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山
丨诸龙山回首白云边,青竹丹枫红。
忽有故人过,飘摇上诸龙。
——高山轻轻提笔,思绪又重新回到指尖老师笔下的诸龙山上。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国庆节后,我来到诸龙山。是为红叶,也为登高。游,诸龙神庙。念,靖难之变诸姓总兵。吟,丹枫朱红。祈,福泽身边贵人。邀,斯人远去难归。唯在白道村口,余一人长吁。
清光绪《盂县志》载:“县西十五里有山,峰峦秀丛,林壑幽深,神来隐于此,遂以山名。”又以苏龙传谱叙,神乃江南人,诸姓,号希默,明洪武时总兵官,靖难兵起义不服,隐于此山之偏西石洞,久之安坐而化……后立庙祀之。乡人描述:“阶前有泉涌出,水极清澈,士人呼为满泉。清光绪五年抚县曾有祈雨,故奉神入省,事毕奏封清典,赐名诸龙神。”关于抚县,史料追溯可至隋末唐前。或许乡人追古,而以弃名表述。不得而知,不得而知。
恍惚,山羊挡住了小路。脑海中,回忆起N年之前来到诸龙山的场景。又想起指尖老师笔下的诸龙山山路:“入山公路,如一把黝黑锯条锋利地插入山体。整座山裂开两半,一半阴,一半阳......”更是把侯讵望老师《水占寻幽》一文中“车子在山梁和山坳里颠簸,山下是陡坡和悬崖。我坐在车里,心却飞出了车外,一个颠簸,就是一声佛号”结结实实地体验了一把。
是的,如今的山路似乎没有多大的变化。路上的羊粪,两边的村庄,几乎30度的急弯,还有那种近乎秋名山一战封神的车技,让人时刻抓紧车环,也随时做出一个跳跃出车的决心。
是五角枫,伸出洇红的手。是红叶,染红了半边的天空。迷,遂在防火登记处停车。信步,又踏入这片次生原始林中。城东水神山,城西诸龙山。论起红叶之盛名,颇有一点难分上下。
过松林,便踏入诸龙庙前。进山门,拜诸龙神殿。关于诸总兵隐于此山踪迹,今已不见。唯有一棵老楸树挂满彩带,唯有一处砖雕“二龙戏珠”,唯有一处民国十三年八月王培昌石刻“灵雨泉”历历在目。不远,还有一处石刻题诗,苦涩难懂:“龍石何??瓏,泉流一沠通。珠歕常嘯雨,瀾動自生風。壁翠行雲湿,巗花靄霧濛。誰言勺水淺,澤偏大原柬。丁丑孟秋武?锡敬”。丁丑盂秋,或许是清末的某一个农历七月。那太原东呢?是不是在以太原表示距离之疏。
据说神殿侧壁彩绘有诸龙、黄龙、黑龙、青龙,腾云驾雾,呼风唤雨。民信之,亦不知今日为何又废之。清清冷冷的诸龙庙中,唯有勤奋的土蜂飞上飞下。犹如一个巨大的摄像头驻扎在神灵之中,禁不住让人震撼一下。庙孤、殿荒、院清,或许我们正处于一个信仰缺失的时代吧。
传说庙东北方有一个藏仙神洞,数龙盘绕其顶,寻而未果。只有庙后的一通通神碑高高树立,从明弘治年间到清乾隆数皇钦此。既记录着诸龙泽乡的功绩,也聆听着这龙泉神涌后的水声。
诸龙山海拔米,在阳泉诸山之中平平常常。但在阳泉,诸龙山的蝴蝶是最多的。指尖老师描述道:“夏天,诸龙山的蝴蝶从山谷一直到山顶,飞得满世界都是。”十几年前,我来诸龙山曾经看到这样蝴蝶飞舞的胜景。十几年后,我又回到诸龙山沉浸在红叶谷中。借用指尖老师《赏红叶记》一文中护林员的名字来结束此文:“汽车喘着粗气停在了一个叫段家山的小村落,距我们要去的诸龙山还有四公里。我们被领到当时的护林员家里取暖,他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苏喜欢。”
嗯,喜欢诸龙山。喜欢,又能如何?
念旧文,思往事。回看诸峰,轻轻落笔。才发现,我一直都是那个怀旧的人。
文/高山
-10-27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