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白癜风扩散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194009.html

从枣庄水塘“游”到沈阳消防

李森从小就爱水。老家山东枣庄有处开山后留下的水塘,水面深绿,是他的天然游泳池。

“狗刨”起家,看电视里的奥运比赛,“半拉咔叽”学了几招自由泳和蛙泳,已是少年时代的李森,足可炫耀的体育才华。“那时候‘虎’啊,一个猛子扎进去,觉得自己可帅了。换到现在,我肯定会站在水塘边摆上一个告示牌,写着四个大字:‘禁止野浴’!”如今的李森,已是启工消防救援站“金头盔班”经验丰富的应急救援员,自年9月入队以来,先后荣立三等功1次,各级嘉奖4次,先进个人2次。火场、冰面、水域,各类救援数以千计。“小时候那点‘本事’到了消防等于白扯。教练给我们这些新兵带到鸟岛学潜水,两边大闸一开,水瞬间涨到2米高,看着真有点害怕。可我一看教练眼都不眨就跳下去了,好胜心也起来了,你能行,我也行!”如何克服水下幽闭恐惧?如何在失重状态下进行水下打捞、水下搜索等救援任务?如鱼得水。这四个字放在李森的消防故事里,特别合适。潜水装备的组装、安全检查和佩戴,面镜排水、面镜寻回、共享气源,潜水手势用语、浮力控制,水下打捞、水下搜索、水下结绳等科目训练,极大锻炼了李森在体温流失、大气压强、能见度低状况下的应急处置能力。李森喜欢训练,喜欢比武,更喜欢实战,在应急救援的过程里感受人生价值与职业荣光。

暗流,比人高的水草,脚蹼打不开

年5月24日,和平区长白三街仙岛北路附近水域有人落水。接到任务后,李森与战友迅速赶到现场。

“水里面特黑,暗流还多,水草又高又厚,我带了3把潜水刀都划拉不开,脚蹼完全打不开,无法行走。第一次下潜后,很快就上来了,发现脖子被水草绕得一道一道的。”各种不利因素叠加,李森向领导请示,脱掉脚蹼,第二次下水。依然无果。第三次下水时,李森与战友先采用扇形搜索方式,又改为圆形搜索,“当年带过我的一位前辈曾经告诉过我,下水‘捞人’时,被救者所在的水域,一米见方左右,水温会特别刺骨。我就记着这条经验,慢慢摸索,最后终于在距离岸边很远的地方,完成了打捞任务。”水域救援的场所,不止于内河与水库,藏污纳垢的沟渠管道也是李森的战场。有一次,两名工人下水维修排污井时水管突然爆了,不幸被困,李森等人赶到后经过数小时奋战,终于完成任务。上岸后,糊了一身臭泥的李森被附近一家洗车店的老板娘叫住,“小伙子,你太臭了,我这有洗头膏,你上我店里洗洗吧……”李森笑着回忆,老板娘的洗头膏虽然香味扑鼻,但也无法掩盖自己满身的臭味,回到队里后自己有好几天都十分自觉地单人单桌用餐,“队友倒不嫌乎,可我自己都嫌身上的味儿臭!好几天啊,强忍着呕,勉强把饭吃了。”

“冻”真格的“冰潜”

绝对是“负重拼命”

“全灾种”“大应急”,如今的消防队伍,不光要赴汤蹈火,还要破冰救援。沈阳冬季漫长,几乎年年都有掉落冰面的行人。这时候,就需要“冰潜”。

“冰潜”顾名思义,就是在冰层下进行潜水作业。它与普通潜水不同,只会在冰层上凿开一个三角形入口,这意味着在水下遇到紧急情况,须先找到入口才能出水。水下险象环生,且是在极寒、封闭环境下潜水,对消防员体力和意志考验极大。李森介绍,“冰潜”用单瓶潜水,装备负重基本在25公斤左右,若使用双瓶背飞侧挂,则意味着潜水员下潜时在原有装备的基础上再多携带3个潜水气瓶,为更容易在水中保持体态平衡,还需携带更多的配重铅块,潜水员全身潜水装备的重量起码在80公斤左右。这种情况下还要实施黑水环境搜救,难度可想而知。“站在冰面上看水底,清澈透亮却深不见底,下面暗流涌动。入水后视线模糊,水底被搅动而起的淤泥四散开来,更是一片漆黑。”这张照片拍摄于年12月3日,是李森到新民某处冰面进行救援任务。穿着干式救援服的李森(图中右侧站立者),刚进到冰河里没多久,就被水下的暗流冲掉了一只靴子,即便这样,他还是坚持了十多分钟,迅速摸清冰面下情况后才爬出来。此时他的脚已经毫无知觉,被队友搀扶着蹲暖炉边儿缓了半天才能说出话来。第二天,李森与队友再次赶赴现场,连续奋战到第三天,任务才告结束。每天都要“冰潜”下水的李森,到后来已近失温状态。这张照片是新民冰面救援任务结束后所拍,反复切割的冰面重新冻结,千疮百孔触目惊心。谈及冰面救援的苦与累,李森说,入水的第一感觉不会很冷,当下潜到一定程度后,突然一阵寒流袭来,十分刺骨。出水的瞬间也很要命,热量大量流失后的李森,每次都需要被队友“提溜”出冰窟窿,寒风吹过,脸上通红、嘴唇发紫,潜水服上也瞬间结上了冰碴。“上厕所时,手哆嗦得拉链都拉不开。”

老百姓拦着车往里塞鸡蛋,我笑着流泪

李森很爱笑,训练再苦,救援再累,他都喜欢用灿烂的笑脸从容面对。李森很少哭,但在参加棋盘山森林火灾救援时,他几度动情。年4月17日,沈阳市郊东部的棋盘山附近突发山火。李森在长达96小时鏖战里,与队友扑灭民房火灾3起,阻截火势并成功扑灭余火23起。“我们在养老院搜救被困人员时,每个楼层、挨个房间,逐一排查,最后在顶楼最靠里的房间,发现了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我和另外三名队员用轮椅把她从顶楼抬到楼外安全地带。老奶奶精神状态不是很好,但还是努力瞪大双眼流着泪看着我,那个时候我心里猛一下子就想到自己老家的亲人了,我紧紧拉着她的手说,奶奶你安全了!”截至年4月18日14时15分,现场明火基本扑灭,火情可控。等到李森与战友们有序撤离时,刚入队才一年多就经历如此大战的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也不知道从哪里涌来的老百姓,瞬间把我们的车给拦住了,把自己家煮的鸡蛋,蒸的馒头,还有饮料火腿肠矿泉水,一股脑地往车里扔。我们手忙脚乱地往外推,他们哭着说孩子啊你们不要就不让你们走!那个场面我只在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里看过,没想到有一天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永生难忘!”年,身经百战、百炼成钢的李森,加入启工消防救援站“金头盔班”。没有救援任务时,李森会叫上几个班里的队友,到训练场上勤练体能,补齐短板。拼命训练的李森,给自己确立了一个赶超目标。与他同班学习、并肩作战的战友里,有同为应急救援员、并夺得首届全国消防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应急救援员项目第一名的崔朋。“去年我是看新闻的时候知道崔班长得到‘金头盔’的,那时候就是羡慕。真没想到有一天我俩会在一个班。通过这几个月的接触,我对他从好奇到佩服,更生出一种追赶的志向。我俩老家正好还都是山东的,今年我给自己制定的奋斗目标,就是赶上这个优秀的老乡!”

往期精彩

点将金头盔|“比武上瘾”的王海鹏,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

点将金头盔|匠心致初心,陈晨和他的“硬核装备”

点将金头盔|“御剑飞行”无人机,李杰的大局观与真功夫

文字:吴启川

摄影:乐乐

设计:朱福升

校对:赵健彤

审核:林子贺高超

投稿邮箱:syxfxck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257.html